近期,江西省首艘搭载智能LNG燃料及动力系统的千吨级集散两用船“鄱湖集运1”和“鄱湖集运2”在吉安江南造船厂隆重下水。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江西省内河航运正式迈入“绿色低碳”新阶段,为长江经济带内河运输的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。
此次下水的两艘船舶由中集安瑞科旗下中集蓝水科技发展(广东)有限公司(简称“中集蓝水”)提供核心动力及智能化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。船舶采用流线型设计,总长88米,型宽16.2米,型深5.8米,兼具高效航行与卓越载货能力。其搭载的潍柴WP4CD900马力LNG机型,通过先进的双燃料智能控制系统,实现了硫氧化物、颗粒物排放接近零,氮氧化物排放降低85%的环保突破,彻底解决了传统船舶“冒黑烟”的污染难题。
移动式换罐模式,破解能源补给瓶颈
中集安瑞科提供的移动式LNG换罐模式成为项目亮点。该技术采用标准化、模块化罐箱设计,通过“吊装换罐”实现15-30分钟快速补给,大幅提升船舶运营效率。与传统岸基加注相比,移动式罐箱无需依赖固定站点,兼容公路、铁路、水路多式联运,实现“一罐到底”,显著降低物流成本。此外,高真空绝热技术的应用使静态蒸发率低于0.01%,进一步减少燃料损耗,为内河航运绿色能源补给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。
创新驱动,科技赋能绿色航运
中集蓝水科技总经理窦卫东在项目发言中表示:“作为LNG移动罐箱的产品和技术提供方,我们始终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。本次项目的移动式罐箱集成了高真空多层绝热技术和智能监测系统,不仅实现了超低蒸发率,还确保了运输过程的安全可靠。这种‘一罐到底’的多式联运模式,将彻底改变传统LNG运输高成本、低效率的痛点。”
窦卫东强调:“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,LNG作为重要的过渡能源,其高效、低碳的特性备受瞩目。中集蓝水科技将一如既往地以技术创新为依托,与各方携手,共同为实现‘碳达峰、碳中和’目标贡献力量。”
通江达河,构建高效物流网络
“鄱湖集运”系列船舶具备“通江达河”的突出优势,既能满载航行于长江干线,又能灵活穿梭于赣江、湘江等支流。随着江汉运河、赣粤运河等跨区域工程的推进,该船型将成为连接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关键载体,助力江西打造“江河联动”的立体物流网络。南昌鄱阳湖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旋表示,未来公司将继续扩大新能源船舶规模,计划明年再开工10艘LNG船舶,为绿色航运树立标杆。
此次项目的成功,不仅是江西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,更为全球内河低碳运输提供了“中国方案”。中集安瑞科将以技术为依托,持续推动清洁能源应用,与行业伙伴深化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探索,共同描绘碧水蓝天的航运新画卷。
来源:中集安瑞科